文丨冰岛不加糖
一台双离合,一台6AT,你会怎么选?
很多人对双离合变速箱有抵触,更倾向于稳定可靠的6AT变速箱,尤其是自带光环的爱信6AT。
但在大众汽车的“引领”下,双离合已经成为国内装机量最多的变速箱种类,长城、吉利、比亚迪、荣威都研发了自己的双离合变速箱。
明知双离合变速箱口碑不好,却偏往虎山行?而口碑好到爆的爱信6AT采购成本才8000元甚至更低,为何大部分国产汽车不省心省力的直接买,反而要自己研发?
车企抵触心理
我是一家造车厂,若买爱信的变速箱,而爱信的最大股东是丰田汽车,岂不是助竞争对手的威风?只要实力允许我当然自己研发,绕不过AT的专利,就搞双离合呗。
不受供应商限制
举个例子,传祺GS8上市初期供不应求,消费者提车往往要等几个月,原因就是传祺GS8采购了爱信6AT,爱信无法提供充足的货源。还有哈弗H8多次“跳票”,也是和采埃孚8AT没谈拢。
但如果车企有自己的变速箱,就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核心部件不被供应商“遏喉”。
同步开发,提升匹配度
何为同步开发?即开发一台车型时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等部件一起开发调试,可以提升整车各部件的匹配度,从而提升机械素质和可靠性。
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软件匹配是难题,若采购爱信6AT,未必能和自己的发动机匹配到最佳效果,所以搭载爱信6AT的传祺汽车驾驶感受也一般。
而反观长城自主研发的7DCT变速箱,和自家的2.0T发动机匹配调试后,动态感受优秀。
降低整车成本
研发一台变速箱花费不小,可一旦有了成果,研发费用以及生产成本都会逐渐被平摊,产量越高成本被平摊越低。
而采购爱信变速箱,不会因为采购量大而降价,产生“依赖性”后反而有可能被爱信加价。因此厂家自主研发变速箱也是为了降低整车成本。
其实有能力自主研发变速箱的厂家,通常是不愿意外采的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大众明知早期的DSG双离合会有故障却还坚持研发使用,这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构。通用早期的变速箱“一塌糊涂”,最终也坚持研发了9AT变速箱。宝马为何使用采埃孚8AT,是因为宝马的最大股东匡特家族同样是采埃孚的股东,属于“亲戚”关系。
本文为企业推广,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,仅提供参考,作为信息展示!
推荐阅读:旗龙网
网友评论
请登录后进行评论|
0条评论
请文明发言,还可以输入140字
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,请等候审核
小提示: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,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